什麼是衝擊波痛症治療?
研究顯示,每三位成年人就有一位長期受慢性痛症困擾,包括肩頸痛、腰背痛、膝關節痛、足底筋膜炎及網球肘等。這些痛症不僅影響日常生活,也降低運動表現,而傳統的止痛藥或一般物理治療往往只能暫時舒緩,治標不治本。
近年,衝擊波治療(Shockwave Therapy) 成為非入侵性的新選擇。透過高能量聲波直達痛症部位,物理治療衝擊波能刺激組織修復、加速血液循環、減少炎症,達到止痛與恢復功能的效果。醫學研究亦證實,衝擊波能有效改善慢性痛症,同時屬於 安全、幾乎無副作用 的療程。
衝擊波痛症治療:解決9大常見痛症
長期痛症、慢性勞損或運動創傷患者,若擔心止痛藥帶來副作用,又覺得傳統物理治療未達理想效果,衝擊波痛症治療絕對是您解決痛症方法之一。
以下圖表總結衝擊波痛症治療可解決之 9 大常見痛症,以及治療後的改善效果:
解決9 大常見痛症
痛症類型 | 治療作用 |
---|---|
足底筋膜炎(晨起第一步刺痛) | 減輕足跟刺痛、促進足底筋膜修復、提升步行舒適度 |
網球肘 / 高爾夫球肘 | 減少手肘酸痛、改善握力、恢復提重物或運動能力 |
肩袖肌腱炎、鈣化性肌腱炎、五十肩 | 減輕肩膀疼痛、溶解鈣化沉積、提升肩部活動範圍 |
髖關節、膝關節勞損(髕腱炎、跳躍膝) | 減少關節腫痛、改善運動表現、加速組織修復 |
髂脛束綜合症(跑步者常見) | 緩解膝外側或大腿外側痛、提升跑步時穩定性 |
跟腱炎 | 減輕跟腱刺痛、促進膠原蛋白再生、提升彈跳及跑步能力 |
骨折延遲癒合 / 假關節 | 刺激骨細胞活化、促進骨骼修復,加速癒合過程 |
足踝或小腿肌腱炎 | 減少紅腫疼痛、提升活動力,預防二次受傷 |
長期肌肉緊繃、運動創傷 | 放鬆肌肉張力、促進血液循環、加速運動後恢復 |
聚焦式衝擊波 VS 線性衝擊波比較
種類 | 特點 | 適合治療 | 深度 |
---|---|---|---|
聚焦式衝擊波 (Focused Shockwave) | 能量集中於一點,深入軟組織、肌腱及骨骼,精準針對頑固痛點 | 足底筋膜炎、肩袖炎、骨骼肌腱炎、鈣化性肌腱炎 | 約8-12cm |
線性衝擊波 (Planar Shockwave) | 能量沿線性分佈,覆蓋範圍比聚焦式大,但深度稍淺 | 膝關節、髖關節、腰背部慢性痛症,改善血液循環不佳問題 | 約4-6cm |
治療部位
與傳統物理治療相比,聚焦式衝擊波效果更佳,能量可深入至 8–12 cm 的軟組織與骨骼,因此應用範圍非常廣。
上肢
手肘(外側/內側)、手腕、肩關節(肩袖區)
下肢
足底、腳踝、跟腱、小腿、膝關節
軀幹
髖關節、腰背深層肌肉附着點
衝擊波痛症治療:6大特點

針對性治痛

極速止痛

消炎消腫

強效修復

促進血液循環

無副作用
衝擊波痛症治療常見問題 FAQ
1. 衝擊波治療收費如何?
衝擊波治療多以「發數」計算,收費視乎中心環境、服務、療程次數而定,一般每次介乎 $500–$2,000。
2. 衝擊波治療會痛嗎?
痛感因人而異,治療時可能有輕微酸脹或刺痛感,通常在數分鐘內即可忍受。
3. 需要做多少次衝擊波治療才有效?
大部分患者 4–6 次已見顯著改善,部分患者甚至首次治療後已感到舒緩。
4. 衝擊波治療與物理治療有何分別?
衝擊波屬於物理治療的一種,但比傳統電療、超聲波更強效,特別適合頑固痛症。
5. 衝擊波治療有副作用嗎?
少數患者可能出現紅腫、輕微瘀青或酸痛,一般數日內消退,屬短暫副作用。大多數人治療後可立即回復日常活動
6. 治療後可以立即運動嗎?
建議避免高強度運動 24 小時,讓組織有充分修復時間。
7. 療程後是否需要休息?
不需長期休養,可即日回復日常生活。
8. 衝擊波治療安全嗎?
屬於非入侵性療程,經醫學證實安全有效,但需由專業人員操作。
9. 衝擊波治療是否永久有效?
治療程可舒緩痛症引起的不適,但不會有永久除痛效果,但衝擊波治療比其他傳統痛症治療更有效、更持久,如配合運動伸展及改善姿勢,效果及持久度更佳。
10. 哪些人不適合做衝擊波治療?
孕婦、裝有心臟起搏器、急性骨折或嚴重骨質疏鬆患者不建議接受。